妖兽们当然不知道五分钟是多久,但它们知道,此时正是紧急的时候。既然决定要依托人类的急智,人类正提出他们熟悉的操作方式,那就全心全意地按人类的办法去做。
妖兽首领们几个动作,机敏的手下们便把命令传递下去,纷纷与近处人族战士相连结,迅速选出十组战士作为侦查先锋,以人族战士作指挥,向上方深空飞去。
在空洞压制下,金丹期修仙者不能放开劲地直飞,还要照顾不能飞出能见度范围的需求,使得自己不会在行动中无端失联,哪怕他们需做的仅仅是单次飞出三四千米距离,也不能瞬息往返,只能压着速度,每秒不过五六十米。
组成侦查组的战士们化作流光远遁,阶梯式地向上飞腾。当它们在上方的身影几不可见时,便留下一支侦查小队,作为中继,等候远征军大部。
李俭等首领与远征军大部一同行动,再次提速。
远征军兵锋扫过岩壁,越发熟悉随机出现的怪物。这玩意身上的矛盾感相当浓重,每每出现,都让与其相遇的战士觉得这仿佛是空洞矛盾感的源头。
但即使杀掉它,空洞中的矛盾感依旧如基底一般,“不应存在”的感觉虽说比怪物存在时更弱,但总降不到某个浓度之下。
这些怪物如此脆弱,熟悉之后,任何战士都能在路过时将其消灭。
在空洞中泡的时间越久,同盟军战士越能展现出作为族内精锐战士的能力。它们迅速适应空洞环境,在理智能撑得住空洞侵蚀时,也适应了随机出现的怪物。
虽然没有明令,战士们依旧根据进入空洞前的首领命令,结合在空洞中行动被消耗法力的经验,意识到必须以更少人手、更少法力应对怪物,迅速形成默契,通过几个简单的音节相互沟通,在掠过突然出现的怪物时,选出最合适的战士将其秒杀,绝不耽搁部队行军,也不会让更多战士拖入被怪物消耗的泥潭。
战士们进军时碰得到怪物,首领们跟随进军,自然也不会与战士们有异。
李俭心中千头万绪,眼前UI信息流江河般奔腾,好像在玩什么反乌托邦监视游戏,又被空洞的矛盾感围着喂屎。正在烦恼时,突觉身前不远处一股矛盾感凭空喷涌,当即抬手,一发法术过去,平息不快。
下意识反应是如此迅捷,以致当李俭反应过来自己刚才做了什么,法术攻击的遗址都落到身后百米开外了。
当侦查组最前锋的情报回传到远征军大部时,同盟军已经派出第三拨侦查组。
它们传回的情报,使首领们停止派出第四拨侦查组。
从出发位置上飞约十千米,即距离空洞界面约十五千米处,远征军的最前端侦查发现了进入空洞后的第二种地貌——如果那能够被称为地貌的话。
卫戍部队空洞指挥部一度认为,随着高度增长,岩壁倾角将越发缩小,最终使同盟军从井底逃离,进入平原,探索新的地貌。被要求着飞出十千米远的侦查组便是出于这般考虑,人族战士期望着他们能够一马当先冲出井底,在空洞内暂时充当一段时间的侦查卫星。
但他们猜错了,随着高度增长,这口深井并未将同盟军引入井口延伸而出的平原,而是将同盟军丢入了深空——在侦查组飞行两分钟后,身边的岩壁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……什么也没有。
圆形截面的岩壁此时看起来更像是炮管,同盟军从炮管底部飞了出来,钻出炮口,意识到自己正在一片虚无中。
它们传回的语句支离破碎,首领们一边行军一边听取,只觉得摸不着头脑。
倒有一点可以明确,侦查组飞出飞进那劳什子“炮口”的时候,没遇上什么危险,远征军大部可以从容飞出,看看空洞到底给它们准备了什么景致。
远征军大部速度并不比派在前头侦查的零星战士慢上太多,六分钟后,李俭眼前豁然开朗——一片漆黑。
贴着岩壁飞行时,四周举火发光的战士们好歹能将岩壁照出反光,除了头上脚下黑洞洞一片,只当自己在井洞里飞行,看着还有点回家的感觉——李俭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在井洞里飞行的熟悉感。
想想吧,眼前是被火光和灯光照得昏黄的岩壁,在这之前,你已经面对着它飞了许久。双眼都习惯了沟壑纵横的岩壁在眼前飞速后退,几乎相同的色彩只有明暗深浅的不同,随着光影快速移动,在视觉中糊成一片,好像这个世界只有眼前的昏黄色,再无别处,也没有别的颜色。
哪怕在增强头盔的视觉UI中,这抹昏黄色都在视野中停留许久,几乎让李俭忘了,到目前为止,远征军在空洞中还未见到除自己之外的发光源,空洞内部本是一片漆黑。
岩壁戛然而止,李俭顺着贴岩壁飞行的惯性高飞,惊讶中调转气动压缩方向,想要止住身形,到岩壁消失处落脚,却没想象中那么方便,滑移出两三百米,才堪堪止住身形。
“相同法力、相同构造压缩空气循环带来的加速度出现变化,各部是否有同样情况?”李俭立即意识到发生了什么,把问题丢进通讯频道,靠着功效甚微的气动加速度转身看向来处,正看见一团修仙者刹不住车,四面流星般从李俭所在位置飞去,颇为无助地冲向深空。
同盟军在空洞内,用的都是法力压缩空气循环,从气体冲量交换速度的办法。此时一个个刹不住车,想要的加速度与实际获得的加速度大不相符,定然是移动方式出了问题。
压缩空气所用的法力与过去基本相同,这玩意的做功方式和活塞类似,但法力消耗与做功多少没有明确的数量关系,仅从法力消耗多少,无法推断气动方式是否正常。
李俭只能保证自己投入气动的法力没有变,形成的空气循环构造也没有变,如此一来,若是气动加速度远小于预期,那就只有工作环境的气压过低这种可能。
调出作战服内外气压监测,果然,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内外压差逐渐增大。作战服的气密性设计有一部分依托其夹层结构完成功能,属于在机械设计上实现目的,使得内外压差并不会影响使用者,除非打开专门的监测功能,不然压差警报只会在UI一角闪烁。
李俭光是看信息流都忙不过来,哪有空看优先级相当低的压差警报,一路只顾着前行,自然没能发觉外部气压正在骤降。
“发现作战服外气压偏低现象,各部检查情况,检查内外压差时间曲线,找出原因。”
李俭说着,先把自己的作战服数据调了出来,目光扫过,发觉内外压差从进空洞后便有显现,随时间推移,先是缓慢增长,然后加快速度,接着又以对数函数放缓增长。
对其做对数化处理,除却开头那一段压差加速增长阶段,外部气压做对数处理后,基本与时间推移一致,随时间呈对数下降趋势。
正当李俭以为这是普遍现象,空洞中的气压正随时间推移缓慢降低,卫戍部队中却有一部分人汇报,交出几个互不相同的常数气压。
虽然交上来的外部气压都比一个大气压更低,但各不相同的同时,随时间曲线还是个平稳的直线,纯纯的常数,这可就不符合空洞内气压随时间推移下降的结论。
正当李俭琢磨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,脑筋一时钻牛角尖,却是通信频道中的指战员一言惊醒梦中人:“空洞内气压随高度下降?”
李俭骤然醒转,将方才提交常数气压的数据按距空洞界面排列,果然如此。所谓沿对数下降的外部气压,如果转换成自己在空洞内的飞行高度,完全是一副“气压随高度上升而下降”的标准图形。
如果一颗星球有大气层,只要测定其气体密度随高度变化曲线、温度变化曲线,便能计算出它的近地重力加速度——在外部干扰不大的情况下,重力加速度和温度梯度是形成不同高度气压不同的主要原因。
但这里有重力加速度吗?
李俭尽量感受,全然没发觉有什么重力加速度。从进入空洞界面到现在,虽然他们已经前进了十几千米,但周遭环境依旧是微重力甚至无重力,空间权能也没能复活。
没有重力加速度,气压依旧随高度增长而呈对数下降……
同盟军在低气压中尝试再次聚集,起码要回到首领们身边。它们利用气动形成的加速度各不相同,在急刹后滑行出去的距离也不相同,更有甚者,在慌乱之中连角度都变了,跑的漫天都是。
在这向自己靠拢的“满天繁星”中,李俭看着眼前的气压曲线,如果这条曲线和重力加速度无关,那么形成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?
总觉得很眼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