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营内军官散去。
柳云身为卫城主官,自然不需要操心这些繁琐小事,他只要提出大致方针,让手下众人完善执行即可。
柳云在吩咐完众人挑选军士组建新营之后,总感觉军士们少了些什么东西。
思来想去,原来是披风,周朝内官军不披披风,国库实在是没钱,自然也就造不起。
不过定远城内物资暂时充裕,披风可以安排给军士们。
披风作用有很多,冷时可以御寒,伤时可以紧急撕下包扎伤口。
战时也能向敌人表现军容,主将披风鲜明也可使军士们更好看到主将,稳定军心,深色披风也有利于主将和军士们隐匿。
总之,披风用处颇多,对军队也是有利的物品。
因此柳云写了两封手令,一封是安排被服厂加紧赶制军服披风一事。
一份是在黑山内再建造三厂,石料厂,造纸厂以及印刷厂。
现在定远城内不缺工匠,人口也充足,有了人口才能更好发展。
而且石料厂也是必须的,定远城境内要修建的地方很多,千户所百户所都要扩建,房屋道路也需要石料。
因此石料厂也要尽早提上日程才是。
还有造纸厂,周朝造纸术已经有之,技术已经十分成熟。
柳云也是安排文吏寻找熟练造纸的百姓招收入内。
柳云的打算是,造纸厂,印刷厂一起建造。
现在书籍多用竹纸,以竹子为原材料,成本低,产量高,因此书籍多用此纸。
而印刷技术,大周朝内还并不成熟,这就导致了书籍贵。
普通小老百姓读不起书是常事,只有那些寒门子弟或者世家大族才能有钱有时间学习。
而当官又需要科考,不读书自然是没有资格参加的,慢慢的,朝廷为官的人就都是这些世家大族子弟。
这些世家大族又多抱成一团,普通百姓上升之路也被他们掐断。
想当官?可以!
有身份吗?有背景吗?
什么,你说你有能力,能力顶个什么用?你又不是我们的人。
就连监考的考官都是我们世家大族子弟出身,你想当官,还不想给我们当狗?美得你。
周朝建国初期,管制严格,吏治清明,自然没有像现在这样腌臜。
但慢慢的,皇权旁落,人心不古,皇帝对于各地掌控大不如从前,慢慢的环境也就变得腐败,变得混浊。
而周朝内又多排资论辈,拉帮结派。
你我是同一时候科考,一同考上为官,自然就要亲近一些。
而监考的考官这些士子也需要尊称一句“恩师”以表感激。
当身边的人都变得“不正常了”,那么唯一一个“正常人”就是不正常的人。
听起来很拗口,但事实就是如此,正常,不正常,都在随时间变化。
当贪污受贿成风,清廉大义之人就成了异类,当投降溃败成风,死战无畏就成了异类。
但就是有这些“异类”的存在,才给周朝百姓带来一丝希望,如同黑夜中那一丝摇曳的烛光,总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。
柳云就是要做这个破局人,那些世家大族不愿将资源倾斜给百姓,柳云愿意。
让百姓们和自己死死的捆绑在一起,不仅是为了他们,也是为了自己。
假以时日,柳云被朝廷忌惮,被清算,这些百姓的下场还能好吗,如此安稳的生活将一去不复返。
当然,他们也可以赌,赌下一任官员和柳云一般是个真心为民办事之人。
但观周朝官吏,这个可能无异于屎里淘金,这些百姓不如赌自己走在路上可以捡到一千两白银,那种可能性还要大些。
而且造纸印刷厂存在是必要的,除了可以让这些百姓平日有学习的机会。
还可以通过报纸掌控舆论,更可以印刷出一些小故事售卖,给定远城内增加一些收入。
至于写什么,自然是柳云决定,他肯定有自己的私心。
在百姓们消遣的同时,在其中夹带些私货,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努力,让他们明白幸福安定得生活水平需要自己去争取的。
最主要是让他们明白,谁才是带来这一切的人,该忠于谁。
百姓的想法总是根深蒂固不好改变的,因此柳云需要钝刀割肉,温水煮青蛙。
让他们自己改变想法,自己在其中只能起引导作用,而不是强制他们去做什么。
物极必反,当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律法约束,甚至都不让他有自己的思维,百姓们就会不满。
当有一天体系崩塌,所带来的副作用是不可想象的。
人心难以揣摩,你要百姓不违背规则,不仅需要用律法约束他们,更需要让他们自己明白,做什么事情是错误的,自己不能去做。
久而久之,百姓们就会认同这个想法,并且行为处事时,都会考虑自己所造成的后果。
总而言之,文化传播是必要的,在这个信息传播很不便利的年代,书籍显得由为珍贵。
这是因为这些书籍需要人去誊抄,若是大家名仕手笔,更可以引起哄抢。
其中人工,时间以及各类成本,造成了书籍的昂贵。
但柳云明白,活字印刷术出世以后,将会改变这个状况,起码定远城境内会改变。
除了这些外,柳云准备安排一些饥民在黑山旁定居。
原本的黑山内设置了军械厂,被服厂,现在又要设立造纸厂,印刷厂,石料厂还有零零散散的烟堡墩堡。
更别提柳云安排守卫的军士军壮,黑山旁已经是不少的聚集地了,许多外来商队都会拉着货物前往黑山外售卖。
正好这些饥民无处安置,据统计,定远城境内有千户三所,百户九所,再加上原本的三个百户所,共百户十二所。
其中三个千户所和境内百户所人口缺失严重,还有那些荒废的烟堡墩堡,柳云共可安置一万五千人左右。
若是扩建之后还可更多,柳云想着在黑山外再建立一个千户所,其中安置两千户军户进去。
这样黑山内就不用再增派军士前去守卫,这些军户可以劳作的同时守卫黑山内的各项厂子。
这些军户家中人也可在这些厂子内劳作。
其余几千人口,在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各烟堡墩堡内,或者干脆多建几个百户所,也就安置下了。
不过眼下重要的还是先将他们安置,再使他们做工。